201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第六章考点小结

2019-03-18

  2019年上半年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考点:第6章 劳动关系管理   1、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2、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3、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   2、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   3、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⑴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又分为两种: 一种是自始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另一种是原劳动合同期满;⑵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⑶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⑷以其他合同形式替代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4、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 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①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②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③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④考勤记录;⑤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5、劳务关系具有下述特征:1、劳务关系双方当事人的地位平等。2、工作风险一般由劳务供给者自行承担。3、劳务关系是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并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和保护。4、劳务关系主体具有不特定性,具有广泛性特征。   6、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区别:1、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2、适用的法律不同。3、主体资格不同。4、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 这是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最基本、最明显的区别。5、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方面有着系统性的区别。6、劳动条件的提供方式不同。7、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8、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9、履行合同中的伤亡事故处理不同。   7、劳动者派遣的含义 :指劳动者派遣单位与接收单位签订劳动者派遣协议,由劳动者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8、劳动者派遣的性质:就业形式—— 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典型的非正规就业方式形成组合劳动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三种主体与三重关系,其本质特征为雇用与使用相分离。 派遣协议—— 依据规定的权利义务建立起民事法律关系,并通过这种关系将不完整的形式劳动关系和实际劳动关系合并构成劳动关系。   9、劳务派遣机构资格管理:注册资本不得少于200万。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经营场所和设施。有符合法律、行政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10、合同体系:派遣单位与(员工)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两年以上固定期限合同,按月支付薪酬,无工作期间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与(用工单位)约定派遣岗位、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社会保险数额、支付方式、违背协议的责任。   11、被派遣劳动者管理:1、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 参加工会、民主参与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出来的权利等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在同一岗位上应同等待遇,同岗同酬。2、劳务派遣用工是企业用工的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3、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2)告知被派遣劳动者其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3)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4)进行必要的培训(5)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4、被派遣劳动者的派遣期限到期,应提前告知,并应协同劳务派遣单位办理劳动合同的终止手续 和工作交接。   12、法律责任:未经许可擅自经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所得 1 倍以上 5倍以下的罚款 无违法所得,五万元以下罚款。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违反派遣规定,责令整改,逾期不改罚款没人5k—10k。   13、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1、工资协议的期限;2、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3、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4、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5、工资支付办法;6、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7、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8、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9、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14、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1. 由省一级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明确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任职条件;法规、条理、谈判2. 明确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工作职责;指导、代表、咨询、培训。3. 确定工资集体协商咨询指导员的义务;坚持原则、反映意愿、负责调解、保守秘密   15、工资指导线制度的含义: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16、制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1、“双低原则” 应符合国家的总体要求,坚持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平均 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的原则;2、因地而异的原则3、协商原则(省级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家协会协商制定)   17、工资指导线意见:上线(预警线,则对工资增长较快、工资水平较高企业提出的预警和提示)、 基准线:生产经营正常有效经济效益的企业合理的工资增长水平) 下线:经济效益较差或亏损企业,允许零增长或负增长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8、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确定:雇员方由工会代表或经半数以上雇员推举的雇员代表担任,首席代表由工会主席或书面指定人代表。雇主方由企业法人代表或其指定人代表,首席代表是法人或其指定代理人。   19、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步骤 提出书面协商意向书后,对方于 20 日内予以书面答复。 协商开始前 5 日提供与工资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与资料。 将协议草案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审议。 达成一致、形成正式文本,双方首代签字盖章。   20、工资协议的审查:1企业方10 日内将一式三份的工资协议以及说明报送当地(县级以上)劳动保障部门审查。2,15 日内进行审查,将《工资协议审查意见书》送达双方。3、15 日未收到《工资协议审查意见书》则视为同意、生效。4、协议生效 5 日内,以适当形式公布   明确工资协议期限 :一年一次,期满前60日内提出。   21、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1信息采集:通过抽样调查取得区域内所有城镇企业的上年度企业中有关于职业(工种)在岗职工全年工资收入的相关情况,一年一次。2、价位指导:高位数指的是数列中前5%-10%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是处于中间的。低位数指的是后5%-10%。制定时应注意:坚持市场取向、坚持实事求是、3、公开发布:每年在6/7月发布一次,通过政府、媒体渠道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发布。   22、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法定代表人付全面责任,分管安全卫生负责人负直接责任,总工程师负技术领导责任,各职能部门、生产部门责任人对各自分管区域负责,工人在各自岗位上承担严格遵守劳动安全技术规程的义务。   23、重大事故隐患管理制度1、重大事故隐患分类;2、重大事故隐患报告3、重大事故隐患预防与整改措施   4、劳动行政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对整改的情况检查验收   23、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伤亡事故报告、伤亡事故调查、伤亡事故处理。   24、积极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1营造劳动安全卫生观念环境: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以人为本2营造~制度环境:健全管理制度 有效执行 奖惩分明3营造~技术环境:1、直接使用安全技术和无害装置、无害工艺,从基础上避免劳动安全卫生事故。2、完善劳动场所设计,实现工作场所优化。①可续装备、布置工作地②保持工作场所的正常秩序和良好的工作环境③正确组织工作场所的供应和服务④劳动环境优化等3、劳动组织优化①不同工种、工艺阶段合理组织;②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合理组织;③作业班组合理组织④工作时间合理组织等   25、劳动争议的概念:亦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实质上是当事人之间利益矛盾、利益冲突的表现。   特点:1、当事人是特定的2、劳动争议的内容是特定的3、劳动争议有特定的表现形式   26、劳动争议的分类:1、按争议主体①个别争议(10 人以下)②集体争议(10 人以上)③团体争议(工会和用人单位)2、按争议的性质①权利争议——既定权利争议②利益争议——主张权利争议3、按争议标的①劳动合同②卫生、工作时间、休息休假、保险福利③报酬、培训、奖罚   27、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自力救济2、社会救济3、公力救济4、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   28、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1、查清事实、依法处理的原则2、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3、及时处理、着重调解的原则   29、企业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特点:1、群众性(强调群众的直接参与)2、自治性(仅限企业内部自我化解)3、非强制性(申请调节与协议的履行完全自愿)   30、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的原则1、申请自愿原则(1)申请调解自愿(2)调解过程自愿(3)履行义务自愿2、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权利的原则(1)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当事人自选解决方式;(2)调解过程中当事人可以申请仲裁的请求;(3)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协议后,当事人反悔,仍享有申请仲裁的权利。   31、劳动争议仲裁的特征:1、仲裁主体具有特定性2、仲裁对象具有特定性3、仲裁施行强制原则4、实行仲裁前置、裁审衔接制   32、劳动争议冲裁的时效制度:1、仲裁的实效制度的含义 仲裁时效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算起。   33、仲裁的时效性制度的特征:具有消灭时效的特点。2是发生消灭胜诉权的后果,不发生消灭实体权利的后果3具有强行性4具有特殊性   34、仲裁的时效制度的内容:1仲裁的时效为1 年,2仲裁时效时间的计算,3、仲裁时效的中断4仲裁时效的终止5劳动报酬争议仲裁的特别时效   35、团体劳动争议的特点:团体劳动争议是指集体合同双方当事人因签订集体合同和履行集体合同所发生的争议。1争议主体的团体性2争议内容的特定性3争议影响的广泛性   36、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双方协商 企业调节 劳动裁决 法院审理判决   37、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程序:1申请受理 三个工作日内受理2调查调解 非公开 3调解协议书 一式三份 生效内15日向委员会提出审查申请 调解劳动争议应在受理日起15日内结束   38、人民法院的支付令1、拖欠属实的,可以在支付期限内(15 日内)支付,避免进入强制执行程序;2、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债务人在法定期间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无须审查异议是否 有理由,可以直接裁定终结督促程序,支付令自行无效;3、如果用人单位在 15 日内没有提出书面异议,15 日以后支付令就发生法律效力,必须履行清偿 债务的义务。   39、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一)申请和受理1、申请的概念;劳动关系当事人因发生劳动整理,依法提请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并作出裁决的行为。这是劳动关系当事人提请劳动争议处理权的具体表现2、申请仲裁的条件:申诉人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益关系的职工与单位有明确的被诉人、具体的要求和理由 属于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法规规定的劳动争议 属于受诉仲裁委员会管辖,并符号申请仲裁的时效规定   3、仲裁申请书4、仲裁申请的效力5、受理的含义:劳动仲裁该委员会收到申请后,经审查认定符合申请仲裁的条件,决定予以接受并开始组织实施仲裁活动的行为。6、仲裁申请的审查7、申请仲裁的处理:收到申请五日内决定是否接受并通知,接受申请后五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被申请人,其在接到副本10日内递交答辩书,委员会在收到答辩书五日内送达申请人。8、被申请人的反请求 五日内决定是否接受申请   40、集体劳动争议处理的特别程序:1、劳动者一方在 10 人以上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可以优先 立案,优先审理。2、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仲裁。3、劳动者一方在 10 人以上的集体争议,劳动者可以推举 3~5 名代表人参加仲裁活动。4、法院审理。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 15 日内向法院提起诉讼,通 过法院审理时的争议得到解决。   报考指南:长沙201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报考通知   课程推荐:2019人力资源管理师辅导方案 全程定制 签订协议 免费试听,请点击

201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第五章考点小结

2019-03-18

  2019年上半年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考点:第五章 薪酬管理   一、薪酬的基本概念(新增、多选)   (一)薪酬的概念   薪酬是员工为企业提供劳动而得到的各种货币与实物报酬的综合,包括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企业补充保险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报酬。   薪酬可分为货币薪酬(或称经济薪酬、外在薪酬)和非货币薪酬(或称非经济薪酬、内在薪酬)。   货币薪酬可分为直接薪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金、津贴)和间接薪酬(社会保险、员工福利、期权)和间接薪酬(社会保险、员工福利、期权)。   非货币薪酬分为职业性肯定(晋升机会、弹性工时等)和社会性肯定(优越的办公条件、交友的机会)   (二)薪酬的功能:   1、对企业的功能:   增值功能(能带来企业价值的增值)、控制企业成本(薪酬支出是企业重要成本)、改善经营绩效(鼓励员工努力工作)、塑造企业文化(薪酬体现企业文化)、支持企业革命、配置功能、导向功能;   2、对员工的功能:保障功能、激励功能、社会信号功能;   3、对社会的功能:劳动力资源再配置。   二、薪酬管理的内容   薪酬管理包括薪酬体系设计和薪酬日常管理两个方面。   薪酬设计是薪酬管理最基础性的工作   薪酬管理的四大内容:   (一)企业员工工资总额管理(二)员工薪酬水平的控制(三)企业薪酬制度设计与完善(四)日常薪酬管理工作(市场调查、薪酬激励计划、员工满意度调查、人工成本核算、薪酬调整)。   三、市场薪酬调查的基本概念   薪酬调查是指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有关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   (一)市场薪酬调查的种类   从调查方式来看,可分为:正式薪酬调查和非正式薪酬调查   从进行薪酬调查的主题来看,可分为政府的调查、行业的调查、专业协会或企业家联合会的调查、咨询公司的调查,以及企业自己组织的灯多种形式的薪酬调查   从调查的组织者来看,正式调查又可分为三类:即商业性薪酬调查、专业性薪酬调查和政府薪酬调查。   (二)薪酬调查的作用   1.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提供依据   2.为企业调整员工的薪酬制度奠定基础   3.有助于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与新趋势   4.有利于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薪酬市场调查报告   1、薪酬市场调查报告的内容   薪酬市场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包括:薪酬调查概述和薪酬调查数据统计资料。   2、外部薪酬调查报告的应用   企业在使用外部薪酬调查的结果时,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1)薪酬报告不是万能的,仅供参考。   (2)对应职责而不是职位进行数据比较。   (3)科学看待数据结果。   四、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   (一)分析市场行情,谋划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   (二)分析企业特征,进行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   1、依据企业所处的行业进行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   2、依据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进行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   3、依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薪酬水平的市场定位   (1)创业初始阶段(2)快速成长阶段(3)稳定经营阶段   一、薪酬市场调查的基本程序   (一)确定调查目的   在薪酬调查时,首先应当明确调查的目的要求和调查结果的用途,然后再开始组织薪酬调查。调查的结果可以为以下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整体薪酬水平的调整,薪酬差距的调整,薪酬晋升政策的调整,具体岗位薪酬水平的调整等。   (二)确定调查范围   1.确定调查的企业   在选择薪酬调查的具体对象时,一事实上要坚持可比性的原则,即选择被调查的具体企业时,要选择其雇用的劳动力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企业。   2.确定调查的岗位   为了实现薪酬调查的目的和要求,在明确了所要调查的行业和企业范围之后,接下来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选择哪些岗位进行调查,是选择作操性、技术性岗位呢,还包括所有的各种类型的岗位。   选择确定被调查的岗位,应在工作性质、难易复杂程度、岗位职责、工作权限、任职资格、能力要求、劳动强度、环境条件等方面,与本企业需调查的岗位具有可比性。   3.确定需要调查的薪酬信息多选   (1)与员工基本工资相关的信息   (2)与支付年度和其他资金相关的信息   (3)股票权或影子股票计划等长期激励计划   (4)与企业各种福利计划相关的信息   (5)与薪酬政策诸方面有关的信息   包括:被调查企业在加薪时的百分比;公司的加班与工作轮班方面的政策;试用期长短,新毕业学生的起薪点;薪酬水平地区差异的控制;员工异地调配时的薪酬处理及兼职员工的薪酬管理等。   4.确定调查的时间段   要明确收集的薪酬数据的开始和截止时间。   (三)选择调查方式(单选、多选)   1.企业之间相互调查 (对外关系良好的企业)   2.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调查: (快、全、准,适用新职位)   3.采集社会公开的信息(成本低,针对性不高)   4.调查问卷:(大量的、复杂的岗位)对企业来说,前三种方式是比较简便易行的调查方法,他们对少数规范性岗位的薪酬调查是切实可行的,但是对于大量的、复杂的岗位就不太适合。   (四)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单选、多选、简答)   1.数据排列法:工资水平高的企业应注意75%点处,甚至是90%点处的工资水平,工资水平低的企业应注意25%点处的工资水平,一般的企业应注意中点工资水平。   2.频率分析法   3.趋中趋势分析:(1)简单平均法(2)加权平均法(3)中位数法(不受极端值影响)   4.离散分析:   (1)百分位法:首先将某种岗位的所有薪酬调查数据从低到高排列,划分为10组。   (2)四分位法   5.回归分析法(利用变量之间的关系)   6.图表分析法   (五)撰写薪酬调查报告   薪酬调查报告应该包括薪酬调查的组织实施情况分析、薪酬数据分析、政策分析、趋势分析、企业薪酬状况与市场状况对比分析以及薪酬水平或制度调整的建议。   二、薪酬市场调查的主要方法 多选、单选   (一)问卷调查法(使用频率最高) (二)面谈调查法 (三)文献收集法(中小企业采用、节省时间物力) (四)电话调查法   三、薪酬市场调查问卷的设计 多选   (一)应将为实现所需要的所有信息都设置在其中,然后请有关人员试填写,以发现并解决表中存在的问题。   (二)问卷设计不超过半小时,设计的太长会引起填写着的反感,难以收集到全面的准确的信息。   (三)设计表格的具体要求:   设计薪酬调查问卷需要注意的事项(不超过半小时)   1、明确薪酬调查问卷要调查的内容   2、确保调查问卷中的每个调查项目都是必要的,以提高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3、请每一位同志都填写表格样本,倾听反馈意见,了解表格设计是否合理   4、要求语言标准,问题简单明确   5、把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   6、尽量采用选择判断式的提问,尽量减少表中的文字书写量   7、保证留有足够的书写空间   8、使用简单的打印样式以确保易于阅读   9、如果觉得有帮助,可注明填表须知   10、充分考虑信息处理的简便性和正确性   11、如果在多种场合需要该信息,可以考虑表格带有复写纸   12、如果表格收集数据使用OCR(光学字符阅读)和OMR(光学符合阅读)处理,表格则需要仔细的设计,保证准确的完成数据处理   第二单元 薪酬满意度调查   一、薪酬满意度的内容   表5-8 薪酬满意度调查内容   二、影响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因素   薪酬管理制度、员工对薪酬的期望值、薪酬制度的公平性、边际效应规律、员工职业生涯的阶段。   能力要求   一、薪酬满意度调查的程序(排序型的单选题)   1、确定调查对象:   2、确定调查方式:   3、确定调查内容:   第三单元 岗位分类与分级   一、岗位分类与分级的概念   (一)岗位分类与分级的内涵(P426,选择题)   岗位分类是在岗位调查、分析、设计和岗位评价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岗位自身的性质和特点,对企事业单位中全部岗位,从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上所进行的划分,从而区别出不同岗位类别和等级,作为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重要基础和依据。   岗位分级的最终结果,是将企事业单位的所有岗位纳入由职组、职系、岗级和岗等构成的体系中。   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级和岗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素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   (二)岗位分类的几个基本概念 多选单选   1.职系。职系是由工作性质和基本特征相似相近,而任务轻重、责任大小、繁简难易程度和要求不同的岗位所构成的岗位序列。一个职系就相当于一种专门职业,职系是岗位分类中的细类。比如小学教师   2.职组。职组是由作岗位特征相似相近的若干职系所构成的岗位群。职组是岗位分类中的中小类。比如教师   3.职门。职门是工作性质和特征相似的若干职组的集合。若干工作性质和特征相近的职组归结在一起,就构成了某一职门,凡是属于不同职门的岗位,它们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职门是岗位分类中的大类。比如教育工作者   职门包括职组,职组包括职系。   4.岗级。岗级是岗位分类中最重要的概念。同在一职系中,工作岗位性质、任务轻重、繁简易难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所需人员资格条件相同或相近的工作岗位集合。中学一级教师相当于中级会计师   5.岗等。岗等是将工作性质不同,但工作繁简难易、责任大小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因素相近岗位纳入统一的岗等,从而使各个职系中隶属于不同岗级的岗位纳入了统一的岗等维度之中。岗等与岗级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同一职系内不同岗位之间的等级划分,而是不同职系之间的相同相似岗位等级比较和平衡。   (三)岗位分类的相关概念   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两者的区别是:(多选)   (1)分类标准不同。岗位分类以事为标准,事在人先,以事择人;而品味分类则以人为标准,人在事先,以人则事。   (2)分类依据不同。岗位依据工作性质,品位依据资学历   (3)适用范围不同。岗适用专业性机械性事务性的固定岗位,品位分级适用于工作经常变化,工作效果不易量化的岗位,需发挥积极性和能动性的岗位,机密性临时性的工作。   二、岗位分类的基本功能   具体地说,岗位分类除了具有与岗位评价相同的各种功能外,还能发挥以下两点作用:   1、岗位分类为员工提供了明确的晋升路线选择和个人在组织中职业发展的阶梯   2、实行岗位分类,为企业合理的定编定岗定员工作提供了依据   三、岗位分类的基本要求   岗位分类总原则是:以“事”为中心,从实际出发,岗位的划类、归级、列等要力求使用、准确、可靠和精简。   在岗位分类的过程中,应注意打到以下几点要求:   岗位类别)、程度、时间、选择原则。   (二)岗位横向分类的依据   (三)岗位横向分类的要求 多选   1.岗位分类的层次宜少不宜多。   2.直接生产人员岗位的分类应根据企业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性质与特点来确定;而管理人员岗位的分类则应以它们具体的职能来划分。   3.大类、小类的数目多少与划分的精细程度有关,企事业单位在分类粗细方面,应以实用为第一原则,不宜将类别划分得过细。   一、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 (排序型的单选)   1、岗位的横向分级   2、岗位的纵向分级   3、根据岗位分类的结果制订各类岗位的岗位规范及岗位说明书   4、建立企业岗位分类图   二、岗位横向分类的步骤与方法   (一)步骤   1、将企事业单位的所有岗位按照工作性质划分为若干大类,即职门。   2、将各职门内的岗位,根据工作性的异同继续进行细分,把业务相同的工作岗位归入相同的职组,即把大类细分为中类,即职组。   3、将同一职组的岗位再次按照工作的性质进行划分,即将大类下的中类再细分为若干小类,把业务性质相同的岗位组成一个职系。   (二)方法   1、按照岗位承担者的性质和特点,对岗位进行横向的区分   2、按照岗位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划分。   三、岗位纵向分级的方法与步骤   岗位纵向分级是指在岗位横向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岗位工作繁简难易程度、责任大小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资格条件等因素,对同一职系中的岗位划分出不同岗级,并对不同职生活经验中的岗位进行统一规定岗等的过程。   (一)岗位纵向分级的步骤   1、按照预定标准进行岗位排序,并划分出岗级   2、统一岗等   (二)生产性岗位纵向分级方法   1、选择岗位评价要素   2、建立岗位要素指标评价标准表   3、按照要素评价标准对各岗位达分,并根据结果划分岗级;   4、根据各个岗位的岗级统一归入相应的岗等   经验判断法、基本点数换算法、交叉岗位换算法   (三)管理性岗位纵向分级的方法   第二节 薪酬制度设计   第一单元 不同类型薪酬制度的设计   一、薪酬制度   二、薪酬制度类型 多选   (一)岗位薪酬制   以岗位为基础确定确定薪酬等级和薪酬标准。代表薪酬制度发展的主流。   1、岗位薪酬制的特点 多选   岗位薪酬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工资的给予“对岗不对人”,工资水平的差异来源于员工岗位的不同,在相同的岗位上工作的员工,获得相同的工资,而很少考虑员工的年龄、资历、技能等个人因素。   (1)根据岗位支付薪酬。(2)以岗位分析为基础。(3)客观性较强。   2、岗位薪酬制的主要类型 多选   (1)一岗一薪制:一岗一薪制是指岗位只有一个工资标准,凡在同一岗位上工作的员工都按照统一的工资标准获得工资。   (2)一岗多薪制:一岗多薪制,是指在一个岗位内设置几个工资标准以反映岗位内部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的岗位工资制度。单选   (3)岗位薪点薪酬制   薪点工资制是在岗位评价的基础上,用点数和点值来确定员工工资的工资制度。   员工的薪点数是岗位薪点、个人表现薪点和企业或部门预先规定的增加薪点的三项之和。   (二)技能薪酬制   技能薪酬制是一种以员工的技术和能力为基础的薪酬。技能工资制与传统的岗位工资制不同,它强调根据员工的个人能力提供工资。单选   1、技能薪酬制的前提   (1)明确对员工的技能要求   (2)制定实施与技能薪酬制度配套的技能评估体系   (3)将薪酬计划与培训计划相结合   2、技能薪酬的种类   (1)技术薪酬:(2)能力薪酬:   (三)绩效薪酬制:   绩效薪酬是以员工的工作业绩基础支付的工资,支付的唯一根据或主要根据是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但是在实际中,由于绩效的定量不易操作,所以除了计件工资制和提成制(佣金制)外,更多的是依据员工的绩效而进行的基本工资调整以及增发的奖励性工资。   1.绩效薪酬的特点 多选   (1)注重个人绩效差异的评定   (2)绩效信息大都由主管收集上来   (3)反馈的频率不是很高   2.绩效矩阵   反映出:加薪的幅度取决于个人绩效和员工现工资在市场的高低。   3.绩效薪酬制的不足 多选   (1)绩效薪酬制的基础缺乏公平性   (2)绩效薪酬过于强调个人的绩效   (3)如果员工认为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公平的、精确的,整个绩效薪酬制度就有崩溃的危险。   4.现在企业主要的绩效薪酬形式   (1)计件薪酬制(计件工资制)   (2)佣金制(提成制)   (四)其他薪酬制度   1.管理人员的薪酬制度   管理人员工资的构成:(1)基本工资。(2)资金和红利。(3)福利与津贴。   2.经营者年薪制   经营者年薪制是指以企业的一个经济核算年度(通常为一年)为时间单位确定经营者(主要是企业的厂长、经理、即法人代表)的基本工资,并根据其年终经营成果确定其效益收入(可变工资)的一种工资制度。   年薪制一般由固定工资和可变工资(浮动工资)两部分组成多选   (1)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应具备的条件 多选   ①健全的经营者人才市场,完善的竞争机制   ②明确的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体系   ③健全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的群众监督机制   (2)年薪制的组成形式   ①基本薪酬加风险收入。②年薪加年终奖。   (3)年薪的水平确定   3.团队薪酬制度   团队是由一些具备特定技能的人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组织。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彼此相互尊重。团队分为平行团队、流程团队、项目团队等。   (1)团队薪酬的主要组成要素   团队工资的主要组成要素有:基本工资、激励性工资、绩效认可奖励。   三、薪酬制度设计的内容和方法   (一)薪酬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薪酬水平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所有员工的平均工资。它是由企业的工资总额与员工的总人数决定的,其计算公式是:   薪酬水平 = 薪酬总额 / 企业平均人数   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多选   1.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市场因素(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地域的影响、政府的法律法规的影响   2.企业内部影响因素:企业自身特征的影响、企业决策层的工资态度   (二)薪酬结构及其类型   1.薪酬结构   工资结构是指员工工资的各构成项目及各自所占的比例。一个合理的组合工资结构应该是即有固定工资部分,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或能力工资、工龄工资等,又有浮动工资部分,如效益工资、业绩工资、资金等。   2.薪酬结构类型 多选   (1)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结构(绩效薪酬制):计件薪酬、销售提成制、效益薪酬   优:激励效果好 缺:只重眼前,只重自己,适用于工作任务饱满   绩效能自我控制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   (2)以工作为导向的薪酬结构(岗位薪酬制)   特点是工资是根据职务或岗位的重要程度 、任职要求等确定。岗位工资制和职务工资制属于此类   优:利于激发工作热忱和责任性   缺:不能反应贡献差别   适用于责、权、利明确的企业   (3)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结构(技能薪酬制)   特点是工资根据员工所具备的工作能力与潜力来确定。   优点:有利激励提高技术能力   缺点:忽略实际发挥、企业成本高   只适用于技术复杂程度高、劳动熟练程度差别大的企业,或处在艰难期\急需提核心能力的企业。   (4)组合薪酬结构(组合薪酬制):1.岗位技能工资 2.薪点工资制 3.岗位效益工资 多选   (三)薪酬等级   1.薪酬等级   薪酬等级主要反映不同岗位之间的工资结构中的差别,它以岗位评价和岗位分级的结构为依据。单选   2.薪酬档次   将工资等级进一步细分,即将同一工资等级划分成若干个档次。   3.薪酬极差   工资级差是指不同等级之间工资相差的幅度,即企业内最高等级与最低等级的工资比例关系以及其他各等级之间的工资比例关系。单选   (二)能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   (三)有利于岗位的转换   (四)能密切配合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变化   (五)有利于管理人员以及人力资源专业人员的角色转变   (六)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工作绩效   三、宽带薪酬的设计原则 新增多选4.浮动幅度   浮动幅度是指在同一个工资等级中,最高档次的工资水平与最低档次之间的工次差距,也可以指中点档次的工资水平与最低档次或最高档次之间的工资差距。   5.等级重叠   等级重叠是指各个相邻的工资等级浮动幅度在数值上的交叉程度。   四、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 简答多选   (一)公平性原则(内部公平和外部公平)   (二)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就是差别性,即根据工作的差别确定报酬的差别,体现工资分配的导向作用及多劳多得的原则。   (三)竞争性原则   要有竞争力,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应该比行业的平均水平高15%。   (四)经济性原则   (五)合法性原则   企业的工资制度必须符合党和国家的政策与法律,如国家对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经济补偿金、加班加点付薪的有关规定等。   制定薪酬制度的基本程序 简答   (一)确定工资策略   1.高弹性类。该类工资结构的特点是:员工的工资在不同时期个人收入起伏较大,绩效工资与资金占的比重较大。以绩效为导向的工资结构属于这种类型。单选   2.高稳定性。该类工资结构的特点是:员工的工资与实际绩效关系不太大,而主要取决于年功及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单选   3.折中类。即有高弹性成份,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又有高稳定成分,以促使员工注意长远目标。   (二)岗位评价与分类   岗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量度企业内部各个岗位的价值并建立起岗位间的相对价值关系,以此为基础来保证工资制度的内部公平性,其主要内容包括岗位分析、岗位评价以及分类分级。   (三)薪酬市场调查   薪酬的市场调查旨在考察某一行业或地区中,某一岗位在其他企业中的工资水平,即考察该岗位的市场环境。   (四)薪酬水平的确定   1.将工资水平完全建立在市场工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2.根据工资曲线确定工资水平。   (五)薪酬结构的确定   1.薪酬构成项目的确定   2.薪酬构成项目的比例确定   (六)薪酬等级的确定   1.薪酬等级类型的确定:(1)分层式薪酬等级类型(2)宽带薪酬等级类型   2.薪酬档次的划分   3.浮动薪酬(奖金或绩效薪酬)的设计   员工的浮动薪酬(奖金或绩效薪酬)不仅要与企业经济效益、部门 业绩考核结果挂钩浮动,还必须与个人业绩考核结果挂钩。   (七)企业薪酬制度的实施与修订   第二单元 宽带薪酬体系设计   一、宽带薪酬结构的内涵   薪酬的等级减少,每一级的档次增加,有等级重叠   二、宽带薪酬的特征 多选   (一)支持扁平型组织结构   (一)战略匹配原则   (二)文化适应原则   (三)全面激励原则   能力要求   一、宽带薪酬体系设计流程   (一)理解企业战略   (二)整合岗位评价   (三)完善薪酬调查   (四)构建薪酬结构   (五)加强控制调整   二、设计宽带薪酬的关键决策   (一)宽带数量的确定   (二)薪酬宽带的定价   (三)员工薪酬的定位与调整   三、实施宽带薪酬的几个要点   (一)密切关注公司的文化、价值观和战略   (二)注重加强非人力资源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三)鼓励员工的参与,加强沟通   (四)要有配套的员工培训和开发计划   第三单元 薪酬制度的诊断与调整   一、薪酬制度常见问题   (一)薪酬战略缺失   (二)薪酬理念缺失   (三)没有一套合理的薪酬体系   (四)薪酬结构失衡   (五)职业发展通道缺乏,导致加薪通道单一   (六)岗位价值没有量化,薪酬的内部公平不足   (七)薪酬调整缺乏依据   (八)薪酬和绩效关联性不强   (九)忽视非经济薪酬激励的激励作用   (十)薪酬激励不及时   二、薪酬制度诊断的方法 多选   从五个方面进行诊断   1、管理性2、明确性3、能力型4、激励性5、安定性   三、薪酬制度调整   薪酬调整,主要是指薪酬标准的调整。薪酬标准调整,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个体薪酬标准的调整,包括薪酬等级的调   整、薪酬档次的调整;另一类是整体薪酬标准的调整;第三类是结合内部分配改革对薪酬结构的调整。   (一)薪酬的定级性调整   (二)物价性调整   (三)工龄性调整   (四)奖励性调整   (五)效益性调整   (六)考核性调整   能力要求   一、员工个体薪酬标准的调整   (一)薪酬等级调整   (二)薪酬标准档次的调整:1、“技变”晋档2、“学变”晋档3、“龄变”晋档4、“考核”变档   第三节 薪酬计划的制订   一、薪酬战略   (一)薪酬战略的含义:薪酬战略是企业根据外部环境存在的机会与威胁及自身的条件所作出的具有总体性、长期性、关键性的薪酬政策。   薪酬战略的特征:多选   1、薪酬战略是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薪酬决策   2、薪酬战略是一种具有总体性、长期性、关键性的薪酬决策   (薪酬战略需把握系统性和动态发展原则)   3、薪酬战略对企业绩效与企业变革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二)薪酬战略的内容   薪酬基础及政策、薪酬水平及政策、薪酬机构及政策、薪酬文化及政策、薪酬管理及政策。   二、薪酬计划   薪酬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是企业薪酬战略的分解和落实的过程,也是企业薪酬战略数量化的集中体现   薪酬计划制定的两个原则:   1、与企业目标管理相协调;2、以增强企业竞争力。   制定薪酬计划的程序:排序型的单选题   1、通过薪酬市场调查,比较企业各岗位与市场上相对应岗位的薪酬水平。   2、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策略,确定企业薪酬水平采用何种市场薪酬水平。   3、了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4、将前三个步骤结合画出一张薪酬计划表。   5、根据经营计划预计的业务收入和前几步骤预计的薪酬总,计算薪酬总额/销售收入的比值,将计算出的比值与同行业的该比值或企业往年的该比值进行比较。   6、各部门根据企业整体的薪酬计划和企业薪酬分配制度规定,做出部门的薪酬计划,并上报到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所有部门薪酬计划的汇总。   一、制定薪酬战略的流程488   (一)评估薪酬的意义和目的   (二)开发薪酬战略,使之通企业经营战略和环境相匹配   (三)实施薪酬战略   (四)对薪酬战略和经营战略匹配性进行再评价   (二)薪酬计划的制订方法 单选多选   1、从下而上法   2、从上而下法   (三)制订薪酬计划的工作程序 简答   1.通过薪酬市场调查,比较企业各岗位与市场上相对应岗位的薪酬水平 (这里的薪酬水平上是指总薪酬水平,包括工资、资金、福利、长期激励等)。   2.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策略,确定企业薪酬水平采用何种市场薪酬水平。   3.了解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4.将前三个步骤结合画出一张薪酬计划表。   5.根据经营计划预计的业务收入和前几步骤预计的薪酬总,计算薪酬总额/销售收入的比值,将计算出的比值与同行业的该比值或企业往年的该比值进行比较,如果计算的比值小于或等于同业或企业往年水平,则该薪酬计划可行;如果大于同业或企业往年水平,可以根据企业董事会对薪酬计划的要求将各岗位的薪酬水平适当降低。   6.各部门根据企业整体的薪酬计划和企业薪酬分配制度规定,考虑本部门人员变化情况、各员工的基本情况如工龄、业绩考核结果、能力提高情况等做出部门的薪酬计划,并上报到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所有部门薪酬计划的汇总。   7.如果汇总的各部门薪酬计划与整体计划不一致,需要再进行调整。   8.将确定的薪酬计划上报企业领导、董事会报批。   第四节 企业补充保险管理   一、企业年金计划   (一)企业年金   1、企业年金的概念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2、企业年金的适用范围   1)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2)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   3)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3、企业年金方案的内容   参加人员范围、资金筹集方式、员工企业个人帐户管理方式、基金管理方式、计发办法和支付方式、支付企业年金待遇条件、组织管理和监督方式、终止缴费条件、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企业年金适用于企业试用期满的员工。   (三)企业年金的支付方式   1、企业年金的领取   达到退休时一次性或定期 死亡后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 出境定居可一次性支付   员工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不能领取   员工退休或死亡的,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由其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   出境定居的人员的企业年金,可根据本人的要求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2、个人账户转移 多选   员工升学、参军、失业期间或新就业单位没有实行企业年金制度的,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可由原管理机构继续管理。   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一)概念(不超过工资总额5%)   (二)作用与特征 多选   特征:①福利性。②自办性。③非营利性。④一定的强制性和自愿性。⑤统筹级次性。   (三)基本模式   1、保障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2、第三方管理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3、自主管理型企业补充医疗保险   一、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程序   1.确定来源与额度   2.确定每个员工和企业的缴费比例   3.确定养老金支付的额度   4.确定养老金的支付形式(一次性支付;定期支付;二者相结合)   5.确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的时间   6.确定养老金基金的管理办法   二、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的设计程序   1、确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来源与额度   2、确定补充医疗保险支付的范围   3、确定支付医疗费用的标准   4、确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的管理办法   报考指南:长沙201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报考通知   课程推荐:2019人力资源管理师辅导方案 全程定制 签订协议 免费试听,请点击

201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第四章考点小结

2019-03-18

  2019年上半年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考点:第四章 绩效管理   1.不同对象范围的绩效考评分为:组织绩效考评体系(例生产数量、生产质量) 个人绩效考评体系。   2.不同性质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品质特征型(性格特征 举止 记忆能力 人际关系等)行为过程型(反映员工在劳动工作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例处理日常工作有条不紊 工作尽职尽责)工作结果型(产品产量 合格率 投诉率)   3.绩效考评指标的作用:有助于战略的落实和达成 改善组织的内部管理 指引员工的行为朝向组织正确的方向上来。   4.绩效考评指标的来源:组织战略与经营规划 部门职能与岗位职责 绩效短板与不足   5.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8原则:针对性 关键性 科学性 明确性 完整性 合理性 独立性 可测性原则   6.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要素图示法 问卷调查法 个案研究法 面谈法(个别面谈发 座谈讨论法)经验总结法 头脑风暴法。   7.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1.工作分析2.理论验证3.进行指标调查,确定指标体系4.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   8.常见的考评尺度:量词式考评标准(较好 一般 差)等级式的考评标准(优良中差 甲乙丙)数量式的考评标准 定义式的考评标准   9.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原则:定量准确 先进合理 突出特点 简明扼要的原则。   10.考评指标标准的评分方法分为自然数法和系数法。   11.战略导向的KPI体系与一般绩效考评体系的主要区别:从绩效考评目的看,前者战略为中心,后者控制为中心;从考评指标产生过程看,前者自上而下层层分解,后者自下而上根据个人绩效与目标产生;从考评指标的构成看,前者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体现关注短期效益兼顾长期发展原则,后者以财务指标为主,注重对过去绩效的考评;从指标的来源看,前者来源于组织的战略目标与竞争需求,后者来源于特定的程序对过去行为与绩效的修正。   12.设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困难:1.绩效管理的参与者对绩效考评的结果并不是很清楚;2.绩效管理的参与者不知道如何去衡量;3.由于考评对象和范围的多样性增加了考评指标选择的难度。   13.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整体性 增值性 可测性 可控性 关联性   14.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目标分解法(确定战略的总目标和分目标 进行业务价值树的决策分析 各项业务关键驱动因素分析)关键分析法 标杆基准法   15.采用客户关系图的方式优点:能够用工作产出的方式将个体或团队的绩效与组织内外其他个体和团队联系起来增强团队或个人客户服务意识,其次能清晰的显示团队或员工对组织的贡献率最后能更全面深入分析掌握团队和员工工作产出。   16.SMART:S具体的 M可衡量的 A可实现的 R相关性的 T有时限的   17.绩效监控的关键点:管理者领导风格的选择和绩效辅导水平 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绩效沟通的有效性 绩效考评信息的有效性   18.绩效辅导的方式:指示型辅导 方向型辅导 鼓励型辅导   19.绩效沟通的内容:绩效沟通计划(目标制定的沟通 目标实施的沟通)绩效辅导的沟通 绩效反馈沟通 绩效改进沟通   20.绩效沟通的方式:正式的绩效沟通(1.正式的书面报告(优点简单易行缺点员工认为是额外负担,所以应付了事)2.定期会面)非正式的绩效沟通(优点及时性)   21.绩效沟通的技巧:1.态度坦诚2.沟通要具体3.让员工知道自己的想法4.不仅看到问题更要看到成绩鼓励多于批评5.注意倾听6.沟通应及时7.沟通具有建设性。   22.绩效考评的效标:特征性效标(忠诚度 沟通能力等)行为性效标(是否保持对顾客愉悦的笑容友善的态度)结果性效标。   23.行为导向型主观考评方法:排列法 选择排列法 成对比较法 强制分布法 结构式叙述法   24.行为导向型客观考评方法:关键事件法 强迫选择法 行为定位法 行为观察法 加权选择法。   25.结果导向型考评方法:目标管理法 绩效标准法 短文法 直接指标法 成绩记录法 劳动额定法   26.综合性考评方法:图解式评价量表法 合成考评法   27.绩效考评误差的分类:分布误差(宽厚误差 苛严误差 集中趋势和中间倾向)晕轮误差 个人偏见 优先和近期效应(以偏概全 以近代远)自我中心效应(对比偏差(和别人比)相似偏差(和自己比))后继效应 评价标准对考评结果的影响。   28.避免考评者误差的方法:1.以工作岗位分析和岗位实际调查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的评价要素指标和标准体系;2.从企业范围的客观环境和生产经营条件出发充分考虑本企业员工的人员素质状况与结构特征选择恰当的考评工具和方法;3.绩效考评的侧重点应当放在绩效行为和产出结果上尽可能建立以行为和成果为导向的考评体系;4.为了避免个人偏见才用360度考评方式5.重视对考评者的培养训练,定期总结考评的经验并进行专门的系统性培训;6.重视绩效考评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如加强组织沟通和反馈,消除被考评者的紧张抵触等心理等。   29.考评者培训六大内容:考评者误区培训 关于绩效信息收集方法的培训 绩效考评指标培训 关于如何确定绩效标准的培训 考评方法培训 绩效反馈培训。   30.考评者效能培训RET方案内容:1建立工作期望2通过观察收集资料并记录行为形成文件的方法3指导员工改善绩效的方法4考评绩效的方法5各种考评者误区的形成原因和避免这些错误的方法6绩效考评反馈的方法即反馈面谈的程序和解决分歧的方法7企业提供的技能开发计划。   31.360度考评的优点:1.全方位多角度2不仅是工作产出还考虑深层次的胜任特征3有助于强化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总体上提高组织绩效4匿名考评客观评价保证结果的有效性5尊重组织成员意见有助于创造更好的工作气氛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性6加强了管理者与组织员工的双向交流提高了组织成员的参与性7促进员工个人发展。   32.360度考评的缺点:1.侧重综合评价定性不定量2.信息渠道广结果不一致3.增加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成本4.处理不当影响气氛工作积极性甚至文化震荡忠诚度下降。   33.基于信息化绩效考评的优势:1.克服地域性差异给绩效考评带来的问题2.简化考评管理工作降低考评过程的复杂性3.保持了考评过程适时性和动态性4.降低考评成本5.增加保密性。   34.基于信息化绩效考评的不足:受公司信息化程度影响大 存在信息安全隐患   35.基于信息化绩效考评系统的构建三部分:绩效考评后台系统 绩效考评实施系统(支持绩效数据的录入 帮助考评者对考评对象进行打分及计算考评分数)绩效结果分析系统。   36.绩效面谈的类型:单向劝导式面谈(适用于参与意识不强的下属)双向倾听式面谈(可以在员工受到挫折时减少员工不良情绪)解决问题式面谈(有一定难度需组织培训)综合式绩效面谈。   37.绩效反馈面谈的程序:1.营造和谐面谈气氛2.说明面谈目的步骤时间3.讨论你工作目标考评结果4.分析原因5.讨论考评结果6.围绕培训开发的专题进行讨论7.对被考评者提出需上级支持帮助的问题进行讨论给出建议8.双方达成一致在绩效考评表上签字。   38.绩效管理系统的评估方法:座谈法 问卷调查法 查看工作记录法 总体评价法   39.绩效管理评估问卷设计:基本信息 问卷说明 主体部分 意见征询。   报考指南:长沙201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报考通知   课程推荐:2019人力资源管理师辅导方案 全程定制 签订协议 免费试听,请点击

201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第三章考点小结

2019-03-18

  2019年上半年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考点:第三章 培训与开发   1、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1培训的目的:为什么2培训的目标:标准3培训对象和内容:需求调研时要确定4培训的范围5培训的规模6培训的时间7培训的地点8培训的费用:1、直接培训成本 2、间接培训成本9培训的方法:解决船或桥的问题10培训的教师:员工为中心,教师为主导11计划的实施   2、企业员工培训规划制定的要求:1系统性2标准化3有效性:可靠性针对性相关性高效性4普遍性   3、培训规划设计的程序和步骤一、企业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一)企业战略分析(二)组织分析:具体包括:工作分析、责任分析、任职条件分析、督导和组织关系分析、组织文化分析(三)任务分析 四个步骤:1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岗位2根据岗位说明书列出初步任务等3工作任务和技能确认包括:反复观察员工工作,与老员工访谈,向专家和组织顾问委员再次求证,制定针对该岗位的培训需要分析的任务分析表。(四)人员分析1、确定培训人员;3、明确员工差距;3、确定培训内容(五)员工职业生涯分析   4、明确企业员工培训的目标层次分析:可以达到即最佳效果,应该达到为非常好状态,必须达到为基本要求   目标的可行性检查:准确定位、具体明确可量化、能够合理分解、有相应的时间限制   5、把握培训规划设计的关键点1、信念;2、愿景;3、任务;4、目标;5、策略   6、起草培训规划时,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制定培训的总体目标2、确定具体项目的子目标3、分配培训资源4、进行综合平衡   7、年度培训计划构成的五大模块1.封面模块:2.目录模块:3.计划概要模块:4.主体计划模块:5.附录模块:   8、年度培训计划的基本内容1.培训目标2.培训时间与地点3.培训内容与课程4.培训负责人与培训师5.培训对象6.培训教材及相关工具7.培训形式与培训方法8.培训预算   9、确定培训方式和方法1、职内培训;2、职外培训;3、自我开发   10、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管理职责:实施科学有效的培训管理,就是要合理地确定职责,在培训计划的实施与管理控制中体现经济高效的指导思想。培训管理职责划分必须保证每一项工作职责均有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使培训体系真正成为一个有 机体。建立培训管理控制体系,就是使计划中的每项培训工作都有具体的责任人、执行人。   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管理职责:(一)培训的组织管理(二)培训的需求管理1、培训需求的分析2、培训需求的确认(三)培训的行政管理 (四)培训的资源管理1、培训师;2、培训教材的选用、编写   11、确立培训计划的监督检查指标 常见的培训计划监督检查的项目和指标包括:(1)时间安排合理性;(2)培训进度安排合理性;(3)培训内容前后一致性;(4)培训顾问邀请可行性;(5)培训资金投入状况;(6)培训场所距离适合度;(7)人员分工明确性与合理性;(8)培训评估的合理量化标准;(9)培训所需工具资料准备全面性;(10)培训形式说明具体程度;(11)对培训对象的接待安排妥善程度;(12)培训实施安排与培训计划进度一致性;(13)对培训实施过程突发问题的防范措施;(14)对培训的纪律要求适当性;(15)培训管理者支援程度。   12、培训文化对培训活动的支持作用:1衡量组织培训工作完整抑或残缺的工具2提现培训工作难过的在组织中的重要地位3检验培训的发展水平4提高员工积极参与培训的意识5审查培训与组织目标和员工具体需求的相关性6明确培训的管理目标、战略、组织和职责7提现培训信息的交流、培训内容的资源共享8明确组织的文化以及文化的发展要求并加以传播和建设9明确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13、企业全员培训环境的营造 外部环境;内部环境   14、选择培训教师的原则与标准:1具备培训内容方面的专业知识2对培训内容所涉及的方面应有实际工作经验3具备培训授课技巧4能够熟练运用培训中所需要的培训教材和工具5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6具有引导学员自我学习的能力7能够在课堂上发现并解决问题8积累与培训有关的案例与资料9掌握培训内容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前沿的问题10拥有培训热情和教学愿望   15、企业培训课程设计的特征1.创业初期:提高创业者的营销公关能力和客户沟通力2.发展期:高中层人员管理能力3.成熟期 :建设企业文化   16、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培训课程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满足企业与学习者的需求 (二)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应体现成年人的认知规律 (三)培训课程设计的主要依据是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1、输入2、输出3、转换4、反馈5、培训课程设计的本质目标是进行人力资源开发   17、培训课程的构成要素(一)课程目标(二)课程内容(三)课程教材(四)教学模式(五)教学策略:判断 指令 评价(六)课程评价(七)教学组织(八)课程时间(九)课程空间(十)培训教师(十一)学员   18、课程教学计划的内容 基本内容主要包括:1、教学目标;2、课程设置;3、教学形式;4、教学环节;   5、教学时间安排 一般包括以下因素:1整个教学活动采用的时间2为完成某门课程需要的时间3周学时设计4总学时设计5教学形式、环节中涉及的各类课程的讲授复习实验参观讨论自习测验考察等环节的时间比例。   19、课程需求度调查的层次(1)组织调查;(2)任务调查;(3)个体调查   20、培训课程需求度调查的要求:1企业整体的课程体系建设需要和员工个人学习发展需求相结合2企业长期需要与现实需求相结合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22、培训课程性质与任务层次1、知识培训—知识更新2、技能培训—能力补充3、思维培训—思维变革4、观念培训—观念转变5、心理培训—潜能开发   23、选择适用的课程培训方式 1内部培训1、培训前的准备2、培训期间3、培训后 2外部培训 2网络培训   24、课程设计文件的格式 格式:1封面2导言:项目名称范围组成部分、班级规模、课程时间长度、学员必备条件、学员特点、课件意图预评估3内容大纲:教学资源、资料的结构、课程与绩效目标、教学顺序与活动、内容、交付时间4开发要求5交付要求6产出要求   25、编排培训课程的关键点:1课程选择应与培训目标一致2应设计有有顶与机动两种形式的课程3照顾学员中大多数人的感受4可操作性强5课程设计要紧密联系企业与工作实际6慎重选择课程讲师   26、现代常用的教学设计程序:1确定教学目的2阐明教学目标3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4选择教学策略5选择教学方法媒体6实施具体的教学计划7评价学员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反馈修正   27、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相关性、有效性、价值性   课程内容制定的注意事项:教材是辅助,不能多而杂。教材不必重复培训师讲授表达的内容。教材以提示重点、要点、强化参训着认知为重要功能。4将课外阅读资料、课堂教材分开5教材需简洁直观、统一格式模板6制作时用“教材制作清单”进行控制和核对。   28、工作任务表的作用如下1强调课程的重点。2提高学习的效果。3关注信息的反馈。   29.岗位指南 岗位指南在培训中具有以下作用:1迫使有关专家对理想的操作作出界定,进一步明确培训的目。2有助于记忆在培训中学到的操作规程,也便于在以后工作中随时查阅。3有时可以代替培训或减少培训时间,节约成本。3.学员手册教导和参考材料不要提前发4.培训者指南新项目或者旧项目改造时很有必要5.测验试卷   30、培训教师的来源(一)聘请企业外部培训师优点(1)选择范围大,可获取到高质量的培训教师资源。(2)可带来许多全新的理念。(3)对学员具有较大的吸引力。(4)可提高培训档次,引起企业各方面的重视。(5)容易营造气氛,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缺点(1)企业与其之间缺乏了解,加大了培训风险。(2)外部教师对企业以及学员缺乏了解,可能使培训适用性降低。3)学校教师可能会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培训只是“纸上谈兵”。(4)外部聘请教师成本较高。   31、外部培训师资的开发途径(1)从大中专院校聘请教师。(2)聘请专职的培训教师。(3)从顾问公司聘请培训顾问。(4)聘请本专业的专家、学者。(5)在网络上寻找并联系培训教师。   32、开发企业内部的培训师优点 (1)对各方面比较了解,使培训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 (2)与学员相互熟识,能保证培训中交流的顺畅。 (3)培训相对易于控制。(4)内部开发教师资源成本低。   缺点 (1)内部人员不易于在学员中树立威望,可能影响学员在培训中的参与态度。 (2)内部选择范围较小,不易于开发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内部教师看待问题受环境决定,不易上升到新的高度。   33、培训教师的选配标准如下:1.具备经济管理类和培训内容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2.对培训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应有实际工作经验。3.具有培训授课经验和技巧。4.能够熟练的运用培训中所需要的培训材料与工具。5.具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能力。6.具有引导学员自我学习的能力。7.善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8.积累与培训内容相关的内容与资料。9.掌握培训能容所涉及的一些相关的前沿问题。10.拥有培训热情和教学愿望。   34、管理培训体系设计的原则:   1.战略性原则;2.有效性原则3.计划性原则;4.规范性原则5.持续性原则;6.实用性原则   35、管理人员培训的项目类别1.高层管理者培训;2.中层管理者培训;3.基层管理者培训   36、管理人员培训开发的一般步骤:1.明确培训开发的目的2.确认培训对象的差距:依据企业战略与竞争环境分析、确定企业核心能力差距。依据对经营管理人员的综合评估,寻找素质差距3.分析差距确定优先顺序4.确定并执行培训计划   37、管理人员培训开发计划的编制:1以服务培训对象为中心2以需求驱动培训3根据培训需求制定计划,确定培训目标和任务4在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和评估5完善培训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38、管理人员培训开发计划的实施:第一阶段为全面培训阶段80%合格率,第二阶段定向提高阶段40%优良率,第三阶段重点提高阶段提炼部分优秀者。   39、实施以团队为核心的管理培训模式:由管理人员个体、工作团队和企业决策层构成。   40、管理者应具备业务(基层)、人际(所有)和概念(高层)技能。   高层需具备:洞察决策创造统筹批判个人品德自我控制自我学习力概念思维战略眼光团队领导发展他人   中层:判断 领导 协调 沟通 专业 目标设定 业绩考核 教练与咨询 解决团队问题 信息提供   基层:专业 计划 知道 沟通 理解   41、管理技能培训开发的目的1、示范作用2、角色转换的需要3、现在经营管理方式的要求   42、在职管理人员培训的主要方法1.职务轮换2.设立副职3.临时提升   43、管理技能培训开发的一般培训1.替补训练2.敏感性训练3.案例评点法4.事件过程法5.理论培训6.专家演讲学习班7.大学管理学习班8.阅读训练   44、管理技能培训开发的新方法1.文件事务处理训练法2.角色扮演法3.管理游戏法4.无领导小组讨论法   45、员工培训评估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2.综合性原则;3.灵活性原则   45、培训前评估的作用1.保证培训需求确认的科学性。2.确保培训计划与实际需求的合理衔接。3.帮助实现培训资源的合理配置。4.保证培训效果测定的科学性。   (二)培训中评估的作用1.保证培训活动按照计划进行。2.培训执行情况的反馈和培训计划的调整。3.可以找出培训的不足,归纳出教训,以便改进今后的培训,同时能发现新的培训需要,从而为下一轮的培训提供重要依据。4.过程监测和评估有助于科学解释培训的实际效果。   (三)培训后评估的作用1.可以对培训效果进行正确合理的判断,以便了解某一项目是否达到原定的目标和要求。   2.受训人知识技术能力的提高或行为表现的改变是否直接来自培训的本身。3.可以检查出培训的费用效益。评估培训活动的支出与收入的效益如何,有助于使资金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4.可以较客观地评价培训者的工作。5.可以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所需的信息。   46、培训评估体系的总体设计 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程序和步骤:1.对培训需求的评估2.确定培训评估目标3.设计培训评估方案4.实施培训评估方案5.根据评估的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对培训项目进行调整:建立培训评估数据库。对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撰写培训评估报告6.培训评估结果的反馈   47、选定培训评估对象。应主要根据以下情况进行评估:新开发的课程应着重与培训需求、课程设计、应用效果等方面。新教员的课程应着重教学方法、质量等综合能力方面。新的培训方式应着重于课程组织、教材、课程设计、应用效果等方面。   48、培训评估方案的实施(一)选择好进行评估的时机 (二)做好评估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分析 (三)在评估中应与学员多沟通 (四)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评估项目   49、培训成果的层级体系   (一)反应评估:培训单位在课程结束时使用问卷、电话、访谈、观察、综合座谈等方法来衡量学员对具体培训课程、培训师与培训组织的满意度   (二)学习评估:培训单位在课程进行或结束时用提问、角色扮演、笔试口试、演讲、模拟练习和演示、心得报告与体会来衡量学员对培训内容技巧概念的吸收与掌握程度   (三)行为评估:直接上级在三个月或半年后用问卷调查 行为观察 访谈 绩效评估 管理能力评鉴 任务项目360评估等方法来衡量学员在培训后的行为改变是否因培训而导致。   (四)结果评估:单位主管在半年一两年后或绩效评估时用个人与组织绩效校标 生产率 缺勤率 离职率 成本效益分析 组织气候等资料分析 客户与市场调查 360满意度调查来衡量培训给公司带来的业绩影响   50、制定培训评估标准的要求 (一)相关度;(二)信度;长期稳定(三)区分度绩效差别(四)可行性难易程度   51、培训成果评估的五项重要指标(一)认知成果;学习评估(二)技能成果;行为评估(三)情感成果;反映评估 (四)绩效成果;结果评估(五)投资回报率   52、培训评估方式方法的分类(一)非正式评估和正式评估(二)建设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三)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   53、培训评估的定性定量方法 (一)定性评估法1.目标评估法2.关键人物评估法3.比较评估法(事前事后 纵向对比 横向比较 达标评估)4.动态评估法5.访谈法6.座谈法   (二)定量评估法1.问卷调查评估法;2.收益评估法;3.6sigma 评估法   (三)综合评估法1.硬指标与软指标结合的评估法;2.集体讨论评估法3.绩效评估法;4.内省法;5.笔试法;6.操作性测验7.行为观察法   54、受训者培训成果的评估 (一)受训者情感结果的评估 (二)受训者技能结果的评估 (三)受训者行为改善度的评估 (四)受训者绩效增长度的评估   55、培训教师的综合评估(一)课程满意度评估(二)培训师能力评估   56、培训评估报告的撰写(一)撰写评估报告的要求(二)撰写评估报告的步骤:导言 概述评估实施的过程 阐明评估结果 解释评论评估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 附录 报告提要   报考指南:长沙201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报考通知   课程推荐:2019人力资源管理师辅导方案 全程定制 签订协议 免费试听,请点击

201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第二章考点小结

2019-03-18

  2019年上半年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考点:第二章 招聘与配置   1.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个人差异原理 工作差异原理 人岗匹配原理   2.人岗匹配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 报酬与员工贡献 员工与员工间 岗位与岗位间的匹配。   3.员工素质的类型:选拔性测评 开发性测评(了解优劣势) 诊断性测评(了解现状查找根源 结果不公开) 考核性测评(鉴定&验证是否具备某种素质)   4.员工测评的主要原则:客观与主观 定性与定量 静态与动态 素质与绩效 分项与综合原则。   5.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要素:标准(形式看有评语短句式 设问提示式 方向指示式 操作方式看有测定式和评定式) 标度(量词式 等级式 数量式 定义式 综合式) 标记(例:ABC 甲乙丙 123)   6.测评标准体系分为横向结构(需测评的员工素质分解并列出相应项目)和纵向结构(将每项素质用规范化行为特征进行描述规定并按层次细分)。   7.横向测评标准体系可分为:结构性要素(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 行为环境要素和工作绩效要素。   8.纵向测评结构:测评目的规定测评内容,测评内容设置测评目标 测评目标下设测评指标。   9.测评指标的设计原则:与测评对象同质 可测性 普遍性 独立性 完备性 结构性原则。   10.测评标准体系的类型: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宁缺毋滥) 常模参照性指标体系(从高到低)。   11.品德测评方法:FRC品德测评法 问卷法 投射技术(测评目的隐蔽性 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 反应的自由性)   12.知识测评层次从低到高: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综合 评价 我国是:记忆 理解 应用   13.能力测评:一般能力 特殊能力(文书能力 操作能力 机械能力测评) 创造能力 和学习能力测评。   14.员工素质测评的量化技术:1一次量化(实质量化 例违纪次数)2二次量化(形式量化例强烈 一般 淡漠)3类别量化4模糊量化5顺序量化 6等距量化7比例量化8当量量化(赋值 加权)。   15.确定测评指标权重:德尔菲法 主观经验法 层次分析法   16.员工素质测评具体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收集资料 组织测评小组 制定测评方案)2.实施阶段(他是整个测评过程的核心 其包括测评前动员 测评时间环境的选择 测评操作程序)3.测评结果调整(误差原因:测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明确 晕轮效应 近因误差 感情效应 参训人员训练不足)4.综合分析测评结果(1.测评结果的描述:数字&文字描述 2.员工分类:调查分类标准 数学分类标准 3.测评结果分析方法:要素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 曲线分析法)。   17.测评工具选择:文件筐:战略管理 团队管理 分析式思考能力 无领导小组:自我意识 领导技能 结构化面试:自我管理 关注细节与秩序 心理测评:成就需求 市场意识。   18.笔试设计与应用基本步骤:1.成立考务小组2.制定笔试计划3.设计笔试试题4.监控笔试过程5.笔试阅卷评分6.笔试结果运用   19.笔试科学性和针对性建设的主要对策:建立笔试命题的研究团队 针对招聘岗位的级别以及选拔对象进行岗位的匹配能力分析 根据岗位的级别与分类实施针对性命题 实施专家试卷整合与审核制度。   20.试卷分析报告的撰写:进行试卷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的分析 进行考试情况整体分析,了解应聘者整体状况 根据选拔的需要,进行应聘者个人的试卷分析。   21.知识测验的题型设计:客观题+主观题。   22.面试可以了解应聘者的经历 知识 技能和能力,主要用于员工的终选阶段。   23.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可分为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半结构化面试。   24.面试的基本程序1.面试 (制定面试指南 准备面试问题 评估方式确定)2.面试实施阶段(关系建立阶段 导入阶段 核心阶段 确认阶段 结束阶段)3.面试总结阶段(综合面试结果 面试结果的反馈 面试结果的存档)4.面试的评价阶段   25.面试中常见问题:目的不明确 标准不具体 缺乏系统性 问题设计不合理面试考官的偏见(第一印象 对比效应 晕轮效应 与我相似心理 录用压力)   26.面试的实施技巧:1.充分准备(明确面试目的 设计结构完整的面试 设计合理的问题 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 对面试工作人员培训)2.灵活提问(应察言观色 认真观察应聘者反应)3.多听少说 4.善于提取要点 5.进行阶段性总结 6.排除各种干扰 7.不要带有个人偏见 8.在倾听的注意思考 9.注意肢体语言沟通。   27.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简历并不能代表本人 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让应聘者更多地了解组织 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 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 关注特殊员工 慎重做决定 面试考官要注意自身的形象。   28.结构化面试试题的类型:背景性问题 知识性问题 思维性问题 经验性问题 情境性问题 压力性问题 行为性问题   29.行为表述面试BD是一种特殊的结构化面试,面试问题基于关键胜任特征的行为性问题。   30.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步骤:1.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组建测评小组 选拔组成测验样本 进行人格测验总结素质特征 根据测评结果列出招聘岗位选拔性素质表 讲表中各个素质分级绘选拔性素质线构建模型)2.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模型分解为一组选拔性素质 请专家修改形成问卷 发问卷测有效性 编写结构化面试大纲)3.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4.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5.结构化面试及评分6决策   31.群体决策法是指在招聘的最后阶段,组建决策团队,由具有不同背景的多个决策人员对应聘者进行评价和打分,最后综合各决策人员的评价意见,得出应聘者 最终评价结果的招聘决策方法,优点:决策人员来源广泛 决策人员不唯一 提高招聘决策科学性与有效性。   32.评价中心方法的作用:用于选拔员工、培训诊断、员工技能发展。   33.无领导小组讨论是评价中心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由6-9人在约1小时内就给定问题进行讨论,地位平等,无主持人。   34.无领导小组讨论可分为:无情境性和情境性讨论;不定角色和制定角色的讨论。   35.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点:生动的人机互动效应 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 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 被评价人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 测评效率高;缺点:题目质量影响测评质量 对评价者和评价标准的要求较高 应聘者表现易受其他成员影响 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   36.无领导小组讨论前期准备:1.编制题目2.设计评分表(决策能力 计划能力 组织协调能力 人际影响力 团队合作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灵活性 推理能力 创新能力 注意:1.应从岗位分析中提取特定的指标评价2.评价指标不能太多太复杂控制10个以内)3.编制计时表4.对考官的培训5.选定场地6.确定讨论小组。   37.无领导小组讨论评价与总结:1.参与程度2.影响力3.决策程序4.任务完成情况5.团队氛围和成员共鸣感。   38.无领导小组题目类型:开放式 两难式 排序选择型 资源争夺型 实际操作型。   39.企业人资配置将其劳动活动分为:工艺性劳动 辅助性劳动 技术和管理性劳动。   40.企业人资配置从配置的方式分为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优化配置,从配置的性质看分位数量配置和质量配置,从配置成分看分为企业人资的总量与结构配置,从配置的范围看分企业人资的个体配置与整体配置。   41.企业员工个体素质的构成:年龄 性别 体质 性格 智力 品德。   42.企业人资结构的合理化体现在:年龄结构合理化 性别结构合理化 知识结构合理化 专业结构合理化 生理心理素质结构合理化。   43.人资个体与整体配置的方法:劳动定额配置发 企业定员配置法(按劳动效率、设备、岗位、比例和组织机构职责范围业务分工定员法)岗位分析配置法 。   44.劳动生产率有正指标和逆指标两种表示方法:产量表示法(劳动成产率=实际产品产量/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时间表示法(劳动生产率=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实际产品产量)。   报考指南:长沙201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报考通知   课程推荐:2019人力资源管理师辅导方案 全程定制 签订协议 免费试听,请点击

201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第一章考点小结

2019-03-18

  2019年上半年人力资源管理师《理论知识》考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规   1.组织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组织理论、近代组织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三阶段。   2.古典组织理论以行政组织理论为依据,强调组织的刚性结构;近代组织理论以行为科学为理论依据强调人的因素。   3.组织设计理论分为静态和动态组织设计理论。静态研究组织的体制(权、责结构)、机构(部门划分的形式和结构)和规章。动态加进了人的因素、组织结构设计,以及协调、信息控制、绩效管理、激励制度、人员配备及培训。   4.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任务与目标、专业分工与协作、有效管理幅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5.企业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战略任务和经营目标服务的,这是一条基本的原则。   6.专业分工与协作的原则有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重视横向协调措施有:实行系统管理,把职能性质相近或工作密切的部门归类,设立必要的委员会及会议,创造协调的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全局观念。   7.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由于个人经历知识经验条件的限制,有效管理幅度不是固定值,这一原则要求在进行组织设时,领导人的管理幅度应控制在一定水平,管理服务的大小同管理层次的多少成反比。   8.集权是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保证企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9.企业确定上下级管理权力分工考虑因素:企业规模大小、生产技术特点、各项专业工作的性质、单位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的要求。   10.新型组织结构模式:超事业部、矩阵制、多维立体、模拟分权、流程型、网络型组织。   11.矩阵制组织是由职能部门系列和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具有双通命令系统。   12.网络型组织分为内部网络(组织内减少管理层级,打破组织界限的扁平网状联合体)垂直网络(在特定行业中由于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企业共同组成的企业之间的网络型组织)   市场网络(不同市场与企业间的联系)机会网络(各组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暂时组成的)   13.组织结构设计包括组织环境分析、组合发展目标的确立、企业流程设计、组织职能设计、组织部门设计和工作岗位设计。形态看包括决策、管理、执行和操作层四个层级的组织设计。   14.管理层次:职权层级的数目;管理幅度:有效监管直接下属人数。   15.组织职能设计的步骤:1职能分析2职能调整3职能分解   16.职能分析目的是从宏观的角度确定组织需要的基本职能,明确企业的关键职能和基本职能。职能分析首先确定组织应具备哪些基本职能及其结构,包括经营职能和管理职能的设计,在此基础上对各子系统的职能进行总体设计。   17.职能调整的方法:充实已有职能、增加新的职能、转移或重新确定职能。   18.组织职能设计的方法包括基本职能设计(生产、计划、人事、财务、研发、信息、销售及售后)和关键职能设计(技术开发、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成本控制、资源开发)。   19.组织职能设计是组织部门设计的依据,部门设计是企业组织设计的主要部分。   20.组织的部门设计包括部门纵向结构的设计(包括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设计)和横向….   21.纵向设计方法:经验统计法、变量测评法。   22.管理幅度是影响组织层次的重要因素,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也必将影响管理层级的设计,影响因素包括:工作的性质、人员素质状况、管理业务标准化程度、授权程度、管理信息系统的先进程度。   23.部门横向划分分为总体结构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业务流程法)和不同对象和标志(按人数划分、时序划分、产品划分、地区划分、职能划分、顾客划分法)。   24.企业各个管理和业务部门的组合方式: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以成果为中心(事业部制超事业部制模拟分权)、以关系为中心(多维立体流程性网络型)   25.组织发展战略:增大数量、扩大地区、纵向整合、多种经营战略。   26.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1组织结构诊断(1组织结构调查2组织结构分析3组织决策分析4组织关系分析)2实施结构变革3组织结构评价。   27.系统的反映组织结构的主要资料:工作岗位说明书、组织体系图、管理业务流程图。   28.组织结构分析有三方面1.内外环境变化引起的企业经营战略和目标的改变需要增加哪些新职位?哪些原有智能需要加强?哪些陈旧职能可取消?2明确哪些是关键性职能3分析各种职能的性质及类别即生产成果的职能、产品制造、销售和开发等。   29.组织决策分析:影响的时间,对各职能的影响面,所需具备的能力,决策的性质。   30.组织关系分析:分析某个单位应同哪些单位和个人发生联系?要求别人给与何种配合和服务?它应对别的单位提供什么协作和服务?   31.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经营业绩下降 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 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   32.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改良式变革 爆破式变革 计划式变革。   33.保证变革顺利应该让员工参与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 大力推行与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 大胆用年富力强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才。   34.组织结构整合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   35.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任务目标 合理分工协作 责权相对应的原则   36.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岗位工作的满负荷 岗位的工时工作制 劳动环境的优化   37.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每个岗位的工作量应当饱满,有限的劳动时间应当得到充分利用。   38.劳动环境优化应考虑2因素: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工作地的组织 照明与色彩 设备仪表和操纵器的配置) 自然因素(空气温度湿度噪声厂区绿化等)   39.岗位设计基本方法: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1程序分析 其中又包括作业程序图 流程图 线图 人机程序图 多作业程序图 操作人程序图 2动作分析 包括 人体利用 工作地布置和条件的改善 工具和设备的设计三方面) 现代工效学的方法 其他可借鉴的方法   40.作业程序图 流程图 线图侧重在产品制造过程中操作、检验、运输等事项分析研究,以宏观的物料流程为对象。   41.工业工程的工作表现为:1.规划2设计3评价4创新   42.岗位工作扩大化设计方法包括 岗位宽度扩大法(延长加工周期 增加岗位工作内容 包干负责) 岗位深度扩大法(岗位工作纵向调整 充实岗位工作内容 岗位工作连贯设计 岗位工作轮换设计 岗位工作矩阵设计)。   43.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设计包括岗位工作扩大化的设计和岗位扩大丰富化的多维度分析。   44.狭义人力资源规划:人员配备 人员补充 人员晋升 广义的为:人员培训开发 员工薪酬激励 职业生涯规划 其他人力资源计划(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 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   45.外部环境:经济环境 人工环境 科技环境 文化法律等社会因素   46.内部环境:企业的行业特征 企业的发展战略 企业文化 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及人资管理系统。   47.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原则:确保人力资源需求 与内外环境相适应 与战略目标相适应 保持适度流动性原则。   48.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1.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2确定人员规划期限3才用定性定量进行预测 4制定计划 5评价与修正。   49.企业的人员配置计划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结合工作岗位分析所制作的JD和人力资源盘点的情况来编制。   50.预测人员需求是整个人员规划中最困难最重要的部分。   51.人员供给计划是人员需求假话的对策性计划,培训计划是在选择人员的供给方式基础上为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制定的。   52.人力资源预测包括:需求预测 存量与增量预测 结构预测 特种人资预测   53.人资预测的作用 对组织方面的贡献 对人资管理的贡献。   54.人资预测局限性:环境与预期不同 企业内部抵制 预测代价高昂 知识水平有限   55.影响人资预测一般因素:共11个 顾客&市场需求变化 生产需求 劳动力成本趋势 劳动成产率变化趋势 追加培训需求 员工移动情况 出勤率 政府政策方针 工作小时变化 退休年龄变化 社会安全福利保障。   56.人资需求预测包括:实现、未来需求和未来流失人力资源预测。   57.人资需求预测具体程序:1准备阶段(1构建人资需求预测系统 由企业总体经济发展预测系统人资总存量与结构预测系统和人资预测模型与评估三系统;2.人员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分析 包括swot和竞争五要素分析法(新加入竞争者 竞争策略 自己产品替代品 顾客群和供应商的分析) 3.岗位分类 企业专门技能人员、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分类 4.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2.预测阶段(1分析岗位2人资盘点3部门讨论修正结果4数据分析5得出需求量6得出人资净需求总量)3.编制人员需求计划。   58.计划期内员工补充需求量=计划期内员工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员工总数+计划期内自然减员总数。   59.对象指标:人资需求预测的对象 依据指标:影响需求预测的变量因素。   60.人资需求预测定性方法:经验预测 描述法 德尔菲法   61.人资需求预测定量方法:转换比率 人员比率 趋势外推 回归分析 灰色预测模型 经济计量模型 生产模型分析 马尔科夫分析(供给&需求预测)定员定额 计算机模拟法   62.内部人资供给考虑因素:人员自然流失、内部流动、跳槽等   63.影响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地域性因素 人工政策及人口现状 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 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   64.外部人资供给主要渠道:毕业生(容易预测) 复员转业军人 失业和流动人员(难预测) 其他组织在职人员。   65.企业人员供给预测步骤:1.现有人资盘点 2.分析数据统计调整比例 3.向部门主管了解情况 4.数据汇总进行内部预测 5.外部人资供给预测 6汇总得出总预测。   66.内部供给预测的方法:人资信息库(一般员工技能清单 管理才能清单)管理人员阶梯模型(对提升受阻人员一对一面谈)马尔可夫模型   67.人资供求三种关系 供求平衡 供大于求 供不应求   68.人资管理制度特征6个   69.制度化管理的优点:个人与权力相分离 理性精神合理化的体现 适合现代发行企业需求。   70.制度规范的类型:企业基本制度 管理制度 技术规范 业务规范 行为规范。   报考指南:长沙2019年5月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报考通知   课程推荐:2019人力资源管理师辅导方案 全程定制 签订协议 免费试听,请点击

为何要选择长沙搜课教育代报名人力资源管理师?

2019-03-08

  2019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不再组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全国统一鉴定,将考试下放到各省,2019年湖南省已发布报考通知。   一、为何要选择搜课教育代报名?   1、早报名 早取证 早受益   变革是挑战也是机遇考变成了省考,势必会有考试政策方面的调整,新的职业标准报考要求将会提高。   2、证书含金量并未减   上海市多年一直自主命题与鉴定证书含金量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其它省份也将是。   3、现在免考英语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并没有取消   根据国务院放管服的改革要求下放到各省,不断改革,今后考试可能会加考英语。   4、升级拿高薪   专业化、职业化的HR主管一直存在着缺口,HR专业价值在企业日益突显,证书级别也成为升职加薪的衡量标准之一。   二、代报省时省力省心   报名更省时省力省心,不会再烦恼不知如何报考,不知何时报考,不知能不能报考?   三、代报名截止时间:3月20日   四、代报名资料   三级人力: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1寸2寸同底照片各3张   二级人力: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学信档案、工作证明、1寸2寸同底照片各3张   一级人力:身份证复印件、毕业证复印件、学信档案、工作证明、1寸2寸同底照片各3张   五、报名热线   龚老师 18973126070(微信同号)   严老师 18973127060(微信同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