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第三章 固定资产 考点总结
2019-03-13
中级会计实务 第三章 固定资产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一)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二)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运用
1.环保设备和安全设备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
2.工业企业所持有的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等资产通常确认为存货,但某些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需要与相关固定资产组合发挥效用,例如民用航空运输企业的高价周转件,应当确认为固定资产。
3.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相关税费、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一)外购固定资产
入账成本=买价+装卸费+运输费+安装费+相关税费+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所建工程都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其工程成本。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会计分录为:
购入工程物资时: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若建造的是不动产,则为:
借:工程物资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价款×17%×60%】
—待抵扣进项税额【价款×17%×40%】
贷:银行存款
工程领用外购工程物资时:
借:在建工程
贷:工程物资
支付发生的其他工程费用时:
借:在建工程
贷:银行存款
支付工程工资及福利时:
借:在建工程
贷:应付职工薪酬
使用本企业自产产品时:
借:在建工程
贷:库存商品
使用本企业外购的材料时:
借:在建工程
贷:原材料
若建造的是不动产:
借:应交税费——待抵扣进项税额【发票价款×17%×4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工程完工时(到达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贷:在建工程
2.出包工程建造固定资产
企业以出包方式建造固定资产,其成本由建造该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三)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
承租人应当将经营租赁的租金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承租人确认的租金费用,借记“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存在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
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对其初始计量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固定资产折旧
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金额。
(一)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按照规定单独计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3)更新改造期间的固定资产;
(4)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
(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选择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原价×年折旧率
2.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
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
3.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三)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四)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生产车间计提折旧)
管理费用(企业管理部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销售费用(企业专设销售部门计提折旧)
其他业务成本(企业出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研发支出(企业研发无形资产时使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贷:累计折旧
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一)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企业将固定资产进行更新改造的,应将相关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发生的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一些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能涉及到替换原固定资产的某组成部分,当发生的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时,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
【多选题】企业在固定资产发生资本化后续支出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进行的下列各项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有( )。(2015年)
A.重新预计净残值
B.重新确定折旧方法
C.重新确定入账价值
D.重新预计使用寿命
【答案】ABCD
【解析】企业在固定资产发生资本化后续支出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重新确定其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1.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费用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其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
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企业对固定资产发生的大修理费用,有确凿证据表明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部分,可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第三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
一、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一)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二)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多选题】下列关于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
A.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不应计提折旧
B.特定固定资产弃置费用的现值应计入该资产的成本
C.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费用化后续支出应计入当期损益
D.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应终止确认
【答案】BCD
【解析】未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也是应该计提折旧的,选项A错误。
二、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企业出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发生固定资产毁损,应当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进行核算。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2.发生的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
3.出售收入
借:银行存款
贷:固定资产清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保险赔偿和残料
借:其他应收款、原材料
贷:固定资产清理
5.清理净损益
(1)因已丧失使用功能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报废清理产生的利得或损失应计入营业外收支。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报废清理的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导致的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如为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
(2)因出售、转让等原因产生的固定资产处置利得或损失应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产生处置净损失的
借:资产处置损益
贷:固定资产清理
如为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资产处置损益
课程推荐:2019中级会计职称3大课程量身定制 全新无纸化模拟机考
报考指南:2019湖南中级会计师考试报考通知